摘 要:学贯中西的清末民国学者梁启超在戊戌变法之后逃亡日本,在日期间创办《清议“”“”报》,致力于推介日本学习西方之后的学术成果,并将 美术 引入到中国。鉴于 美术 这“”“”个概念在现代美术领域的重要性,试图对梁启超提出 美术 的学术背景、 美术 引入中国的过程、本概念的特定历史内涵、以及对清末民初美术史讨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梳理出梁启超《东籍月旦》中 美术 引入中国的线索和意义。关键词:梁启超;《东籍月旦》;美术;美术史梁启超(1873-1929),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政治和学术变革的重要导师。1898 年梁启超与其他维新派人士鼓动光绪帝变法、推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试图挽救清王朝衰颓。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逃亡日本。在日本,梁启超即借助报纸向国内输出了大量的新思想、新词汇、新思潮,成为东渡日本向中国输入日译名词的第一人[1] , 美术史界对梁启超的讨论主要依据他发表于 1912 年的《中国历史讨论法》,书中将美术史纳入其史学讨论框架。笔者通过阅读其全集著作《饮冰室合集》发现早在 1898“”年,梁启超已经通过《东籍月旦》,将史学讨论拓展到 美术 领域。一、《东籍月旦》的写作背景梁启超早年中举、国学积淀深厚,青年时代师从康有为,开始接触西学,对日本明治维新变法尤其推崇。光绪二十三年(公元 1897 年),梁启超作《萃报叙》,论及西方人民对报纸需求如同对布匹蔬菜一般,日本亦通过变法推动了自身报刊业进展。此番景况与中国“报刊行业冷落、国民妇孺愚昧的局面对比鲜亮: 军兴以后,齐州学者,渐知以识时务知……”四国为学中第一义,于是报馆雾起云涌以今日中国所有视之,何其少也。 [2]怀着效法日本学西方变法强国的政治目标,梁启超等人策划了戊戌变法。光绪二十四年(公元 1898 年)秋,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殉难,梁启超逃亡日本。在国家危难、变法失败的双重打击下,他认识到想要彻底救中国,急需改良中国之学术。学术改良需弃旧从新,新学术之传播需要报刊助力。所以,兴办报刊在当时显得尤为重要。借身处日本之便,梁启超快速学习日文,阅读大量日文典籍、政论、文史著作和日译西文著作,对创办报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98“” “年冬,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其宗旨中包括 增长支那人之学识 和 发明东”亚学术以保存亚粹 [3]两个学术愿景。从 1898 年到 1899 年,梁启超借助《清议报》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