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不但有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的高标逸韵和遗世清芳,更是治病疗疾、修身养性的中医良药。“《神农本草经》有云: 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梅花可疏肝解郁,开胃生津,化痰。也可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等。花药之首绿萼梅“宋代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有提及: 扫落梅英,拣净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 现代中医也认为,用适量的粳米加糖煮至黏稠加入梅花瓣,再煮片刻食用,可以治疗梅核气、神经官能症、胸闷不舒、嗳气、食欲减退以及疮毒等病症。假如唇上口角生疮,用鲜白梅花贴之,能止痛生肌。广东有不少地方,为了给初生婴儿清热解胎毒,常用梅花煎水服之,效果很不错。也有人将梅花阴干后,用赤小豆、绿豆煎汤,治疗儿童麻疹、水痘,效果也非常显著。梅花入药,不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记载,晋代的《肘后方》和宋代的《圣惠方》都有收入,清代赵学敏更是奇特,他在自己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将梅花列在了众花药之“”首,并给予其美名 绿萼梅 。可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中医认为,梅花性平无毒,入肝经,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是中医常用的疏肝和胃药,常用于梅核气,肝胃气痛,胸闷不舒,食欲减退等。所以用梅花煮粥服食,可以疏肝健脾,对肝胃气痛,郁闷不舒,饮食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梅花多被古人药食同用,治病养身。《百花镜》言梅花 清香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 ;《采珍集》说 梅花粥,绿萼花瓣,雪水煮粥,解热毒 ;《饮食治疗指南》“”称 煮食梅花粥,能振精神 。《红楼梦》中提到的梅花点舌丹,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良药,对疔疮痈肿初起、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效果特佳。需要说明的是,鸳鸯所说的药中,除了 梅花点舌”“”丹 是由梅花制成的之外, 紫金锭 也是白梅花的花蕊制成的中成药,这在明代科学家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也有记载。 紫金錠 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外用可治疗痈疽疔疮,内服对神昏闷乱、呕恶泄泻以及小儿痰壅惊闭等症有特效。花、根皆可入药近代医学界讨论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梅花主含挥发油,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