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民国时期进补观念述略

民国时期进补观念述略_第1页
1/6
民国时期进补观念述略_第2页
2/6
民国时期进补观念述略_第3页
3/6
民国时期进补观念述略摘要:清中后期,好服补药之风日盛,尤其推崇以人参、鹿茸、阿胶等名贵中药补阴阳气血。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医学东渐,生物化学和营养化学的进展传播,进补方式和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部分民众接受了西医的进补方式和观念,即从食物中猎取补充身体所需基本营养物质。与此同时,社会中反进补之声不断,除以中医辨证施治,虚不受补为反进补思想依据外,时论更多以西方的医学卫生知识为反进补的根据。民国时期的进补观的变化,实际是身体观的改变,即控制人体功能运作的主要因素从阴阳平衡转变为基本营养物质。关键词:民国;进补;反进补;身体观近代以来,报刊行业迅速进展,医药行业借这股东风愈加繁荣。各类报刊杂志中补药广告铺天盖地,名目繁多。补脑、补心、补肾、补血、补荷尔蒙等“无所不补”的补药广告尤为醒目。这一现象引起了时人的注意,有评论道“中国人最信任补药,把一张新闻报纸打开一看,补药的广告总要占大半部分的地位。”尚服补药之风沿至民国不衰。从民国时期繁多的补药广告中不难窥见一二。对这些补药广告,学界已有不少关注。《脑为一身之主:从“艾罗补脑汁”看近代中国身体观的变化》从补药“艾罗补脑汁”切入,分析了中外药商如何参加推动改变人们以“心”为主到以“脑”為主的身体观。《滋补与健康:补药广告的社会文化史讨论(1873~1945)》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探讨大众对于健康的认知和体验。补药广告对于中西医知识的运用,折射出了药商与民众之间微妙的互动。丰富的补药广告折射出社会的诸多面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社会的进补观念。但是补药广告多是药商出于营销的目的而进行的宣传,它呈现出补药市场畸形繁荣,并不能反映人们进补观念的全貌。现存讨论多关注的是医疗广告,而对时人进补观念的具体认知尚显不足。因此,本文试从报刊中关于进补的讨论入手,具体考察民国时期人们进补观念,及其呈现出的时代特征,以期丰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中医传统进补观念的沿革中国传统的进补观念由来已久,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素问》倡“虚则补之,损则益之。”补法成为中医治疗八法之一,“补”又有滋补、清补、温补、腻补等之分,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辩证进补。清末民国,时局动荡,生活日艰的时代大背景下,人们进补热情却未衰减。“数千年来,谁不信任进补品吃补药呢?富贵人家补的是参茸珠粉,中等人家补的是燕窝银耳,那贫穷人家亦是要弄点膏滋药来吃吃的。”在民国时期,民众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民国时期进补观念述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