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下的中学美术素养教育摘要:传统应试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进展,素养教育的提出对美术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成功实现思想的转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看法。关键词:课改;初中;美术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它通过教授学生美术知识与美术技巧,以满足学生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随着素养教育的深化,中学美术学科在实施素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然而,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多数美术老师仍然束缚于传统教学的大框架中,在美术教学中,常常以老师为中心,采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技法、技能训练,而忽视传达真正的美术精髓,让学生全面深化地了解美。而现代素养教育理论认为,应着重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对美术本源的追寻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审美能力并热爱艺术。因此,我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将从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扩展学生知识面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来实践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一、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感染学生当我们走进气概恢宏的博物馆时,会不自觉地被她浓厚的艺术氛围所吸引,每件艺术珍宝都在刺激着你的感官,感染着你的情绪,使你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并且也想积极地投身于艺术,和更多艺术大师心灵沟通。同样,当你身处一个千年古寺时,独特的寺庙建筑,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抑扬顿挫地诵经声环绕于耳,即使不信佛教不懂佛理,此情此景也会让你立即虔诚起来。这就是氛围的魅力,感染并激发人产生做某件事的欲望。因此在中学美术教育中,一定要重视氛围的重要性,可以特设美术专用教室,将其布置成一个小小的艺术殿堂,摆满各种艺术作品,让学生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产生强烈地学习动力和创作欲望。二、扩展知识范围启发学生三、以兴趣带动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我认为美术教育的重点不是教会了学生什么技能,而是让他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幅作品的美,不只是它外表的赏心悦目,更在于它的内涵,它的有血有肉的灵魂,这对现阶段的美术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要让学生发现美,就要让课堂气氛处于轻松的环境中,假如学生的心情是愉悦的,他的观点又能得到老师的重视和欣赏,我想小小的美术家是指日可待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妨先不要直接灌输现有的对作品的定论以及背景知识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先讲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只要老师同意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