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今中医对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简单认识关键词:中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风湿性关节炎是较为常见的急性或者慢性结缔组织炎症,会反复发作,且会累及心脏。临床症状主要为关节与肌肉游走性酸痛或者痛苦,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通常是以急性发热以及关节痛苦起病[1]。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主要症状为肌肉、关节痛苦,伴有中、轻度发热、及多关节的炎症,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具有游走性、对称性,主要损害大关节,如:腕关节、膝关节以及肩关节,严重者几个关节同时发病或一个关节病变消退之后,可以在其他关节引起病变而出现症状。急性期治疗症状于 2~4w 消退不留后遗症,易反复发作,长时间造成关节受累而形成慢性全身性关节滑膜炎,若不及时控制,严重者会影响心脏,引发心肌炎甚至导至心脏瓣膜的病变等严重症状。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1 古代医家对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风湿性关节炎是现代医学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属祖国传统医学"痹证"、"历节风"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中藏经·论痹》曰:"痹者,风寒湿之气中于人脏腑之为也"。《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曰:"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闭经络,气血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灵枢·百病始生》篇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类证治裁·痹证》曰:"诸痹……风寒湿邪乘虚内袭"。《济生方》所云:"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华氏中藏经》云:"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也"。《临证指南医案·痹》所言:"从来痹证,每以风寒湿之气杂感主治,召恙不同,由于暑外加之湿热,水谷内蕴之湿热,外来之邪,着于经络,内受之邪,着于腑络"。《内经》中有云:"血气皆少,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血气皆少……善痿厥足痹、粗里肉不坚,善病痹"。《类证治裁·痹证》言:"痹久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医林改错》中"痹证有瘀血"。清代董西园关于痹症病因的论述:"痹非三气,患在痰瘀"。《类证治裁痹证论治》曰:"痹久必有痰湿败血瘀滞经络"。古代医家多认为风寒湿热之邪入侵是本病发生的外因,气血不足、脏腑亏虚及功能失调、痰瘀痹阻是本病的内因,张其元[2]依据传统医学的病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