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入摘要:对于国画中的传统文化渗入的讨论,是笔者近几年来讨论的教学课题之一。文章主要是从国画教学的角度,探讨在学生学习国画的过程中,如何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对国画的认识、理解上有一定的加强,从内心喜爱上国画,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同时促进其对国画的学习,使传统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扬。关键词:国画教学;传统文化;融合如今学习国画的学生有增无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学生对国画产生浓郁的兴趣,甚是欣喜。他们仔细地调墨运笔、勾线上色,临摹、写生创作也能较为顺利地进行,可见通过教学,学生对于技法的掌握是较为娴熟的。但一些学生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技法的讨论,而相对忽略了画面里蕴含的丰富内容。国画的魅力,不只是我们所见的高超的技艺,更让人难忘的是其画面包含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传统文学、汉字汉语、宗教哲学、传统节日、衣冠服饰、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民间工艺、民风民俗、民族区域文化、神话传说、生肖文化、随身器物、饮食厨艺、传统中医、中国武术等。中国画是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中国画里又对其他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体现,而且这种体现是潜移默化的。国画与宗教哲学的结合莫过于中国山水画了。追溯到最早的中国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里就反映了“隐逸”的哲学思想。而这种哲学思想一直伴随山水画的进展。当然,山水画在进展过程中,也受佛教、儒家、法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如,佛家的“觉,正,净”“戒,定,慧”“八正道”“四禅八定”“空明寂静”“悟”等;儒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养气”说、“性善”论等。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画家对自身修养的注重,借山水画表现自身的精神追求,也是我们在国画创作过程中要注意的方法和态度。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初四僧,如,在石涛的山水画中,无不体现了佛家的思想。当然,人物画也有很多取材自宗教故事,如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五代贯休的《十六罗汉图》,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六祖图》等。另外,神话传说也时常出现在中国画的题材中。神话传说中的题材内容及其相关的各种人物,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八仙过海”“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都富有情感、想象的特征,有艺术虚构和浪漫主义色彩,并且有一定的民族性和精神意义。画家只有对这些神话传说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