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郭沫若早期诗歌理论中的感性倾向摘要:作为白话诗的最早践行者之一,郭沫若的诗歌及其理论在现代诗歌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重在探讨郭沫若诗歌理论中的感性倾向,他提出文诗歌本质的情绪说,并扩展到全部文学理论,认为文学的本质也是情绪的,这虽然有点极端,但是却提出了一个鲜亮的具有价值的观点,给诗歌创作展开了一个崭新的篇章。关键词:郭沫若诗歌理论感性倾向郭沫若的早期诗歌理论与他的早期诗歌创作的时间基本重合,是指五四到二十年代中后期。作为现代诗歌的领军人物,白话诗歌的最早践行者之一,在现代诗歌史上拥有重要的作用。而他的诗歌评论以他本身的诗歌创作为基石,融汇东西,博古通今,自成一家,在许多问题上有许多自己的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从郭沫若的诗歌评论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主要观点:一、诗歌内核的情绪特征郭沫若认为诗歌的起因是感性的制造,诗歌的内涵也包含着感性的因素,感性在诗歌的制造和诗歌的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是诗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对什么是诗进行了新的定义。郭沫若对诗歌的独到见解集中体现在他最著名的一个公式中,这个公式对什么是诗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解读。即:“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①,在这个公式中,可以清楚的看出,郭沫若认为,直觉,情调,想象是组成诗歌的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是诗歌的主要组成内容,而直觉,情绪是属于感性因素,这与中国传统诗歌以诗言志为核心的诗歌本质的看法大相径庭,而这与他吸收西方歌德式的浪漫主义有关,也是其提倡的“主情主义”在诗歌创作领域的具体表现。其次,对诗歌创作中灵感的重视也从另一方面展示了他对诗歌创作中感性因素的重视。他认为,认为诗人的努力到应该是怎样诱发伟大的灵感吧。强调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把诗歌的起因归于灵感的迸发。而灵感在本质上是属于感性的范畴的,它与直觉,情绪有着同样的本质,所以对灵感的重视实际上也就是对感性的重视,也就是对情绪的重视。二、文学本质的诗性内涵郭沫若以壮美的组诗《女神》登上文坛,技惊四座,他的一生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诗歌的探究,所以可以说诗歌是郭沫若的生命,因此他怀着对诗歌的极大的深情,而郭沫若以他独特的创作经验出发,鲜亮的提出诗歌是文学的本质,给予了文学本质浪漫而丰富的诗兴特征,这既与西方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性、抒情性相一致,也吸收了古典文学以诗歌为正统的观点。关于文学的本质问题,他提出:“1.诗是文学的本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