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极品“张成造剔犀圆盒1956 年,一位名叫张新吾的人将自家世代密藏的一个漆盒,无偿地捐献给了尚且处于创建初期的安徽省博物馆。但当时它并没有引起人们很大的注意,后来随着出土文物的增多,人们通过讨论比较发现:这件祖传漆盒实乃漆器极品。该物最终代表安徽参加了 2024 年为迎接奥运而举办的“中国记忆——5000 年文明珍宝展”!当初没人发现它是无价宝“天下第一剔犀”曾突然失踪:被当成犀角盗卖到药材店“张成”造云头纹犀剔圆盒入馆以来曾经《艺苑缀英》、《安徽省博物馆丛书》、《博物馆巡礼》、《安徽省馆藏珍宝》、《国宝大观》、《安徽旅游文化大辞典》、《安徽省志文物志》等多种书籍著录。2024 年8 月 8 日,还被选中参加了国家文物局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为第 29 届奥运会举办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珍宝展》,赢得举世惊叹。细赏古代漆艺最高工匠的巅峰之作该盒木胎,圆形。通高 9.5 厘米,直径 14.5 厘米。器物表面覆盖黑漆,堆漆肥厚。漆层厚约百道。用藏锋之刀法刻出丰腴圆润的花纹,刀痕深刻见底。斜面显露红墨线条,刀法圆润,刚劲有力。漆质坚密,胶结紧密。虽然历经千年岁月,却毫无干皴龟裂之缝迹。观之依旧光亮如新,令人赏心悦目。器型轮廓淳朴浑成,古拙可爱。细部精工独到,别见灵奇,有着非同一般的艺术魅力。整盒刻云头纹,造型别致。胎表用黑朱两种色漆分层相问,色泽对比鲜亮耀眼。髹饰堆漆肥厚,丰腴莹润。器身满雕如意云纹。刀刻深达一厘米,且于黑色的刀口断面赫然显露出纤细如丝的黑红色线条三道。其工艺过程乃用黑红两色油漆循回往复地刷了不下二三十遍,每层油漆的厚度可以用薄如纸张来形容。每种色层间叠距离约 2 毫米远,共分 7 层。刀法斜进,隐起圆滑,雕刻精细,深峻有力。使你可以从每一个剖面都能看到红黑相问的花纹。工艺繁复,价格昂贵的剔犀工艺张成家法技艺传入宫廷日本、琉球等国对张成雕漆技术的推崇元代漆工名家张成、杨茂、彭均宝三人,皆出自嘉兴府西塘镇杨汇一地。而三人中又以张成、杨茂最为闻名,他们的作品代表着元代雕漆技艺的最高水平。我国元代的雕漆技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当时即已名播海外,其中以日本、琉球等国对此最为推崇,影响极为深远。日本于镰仓时代引进了中国的雕漆工艺,同时工艺师的名字也随同传入日本。清晚期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即记载了当时日本著名漆艺家从中国张成、杨茂名字中,备取一字作为自己艺名之事。此外,更有“堆朱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