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生命美术教案篇一:2 灵动的生命第 2 课灵动的生命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悟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掌握雕塑的基本语言。技能目标:尝试泥塑造型,掌握雕塑的语言,探究生活中实物材料的新生命,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和形式,有创意地设计、制作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雕塑作品。情感目标:体验雕塑制造的乐趣,增强生活情趣,培育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和审美感悟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合理运用雕塑语言表现空间与体积。教学难点:雕塑语言的创新性表现及审美表达。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作、展示材料。学具:塑泥、身边随处可寻的实物材料,所需的加工工具等一、新课导入导入课题《体积与空间的生命》二、新授课程(一)赏析感悟,体验多样材料这群男孩雕像,天真、健康、淘气、活泼,总共一百多个,作品用玻璃钢翻制,打磨抛光后,喷上红漆,放置在沙滩、树干、船头、灯塔上。这些作品属于新型的艺术形态,介于写实雕塑、装置、互动式行为艺术和偶发艺术之间,是集装置和行为于一体的前卫艺术。(二)立意构思,探究制作方法艺术家们是怎样让生命绽放的呢?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材质?个性葫芦、石头画小狗、金属焊接的企鹅、铅笔雕刻的靴子、文具小蜻蜓废旧的文具:量角器、燕尾夹、橡皮、铅笔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呢?可以选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呈现体积与空间的艺术性?结合材料呈现的基本造型元素,大胆想象,构思独特,才能制造出富有生命的空间造型。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制作方法,表现材料的生命本质和神韵,将平凡变得不再平凡,将生活变得有趣而精彩。《堂·吉诃德》制作流程:构思——选材——设计——制作。(材料特点与主题充分结合)(三)创意互动,给予材料生命将实物材料与完成的雕塑作品作比较,领悟“艺术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当学生的制造之泉滋润了废旧物,废旧物便绽放了生命。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不断地寻求新材料,利用新语言,探究新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美,让自己的生命绽放艺术制造的光辉。老师演示:绘制人物动态草稿——运用报纸、胶带完成人物大样——运用铅丝固定人物动态造型——包裹锡纸——仿不锈钢足球先生完成。学生作业:1.根据收集的实物材料确定主题,充分展示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创作一件雕塑作品,给予材料新的生命。2.根据主题班会,运用桌椅、书本等材料制作雕塑作品。要求:小组合作,充分利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