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乌苏河遗址旧石器讨论史略及浅议【关键词】萨拉乌苏河遗址;旧石器讨论;史略;浅议【摘要】本文对萨拉乌苏河遗址旧石器考古学讨论的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以史论事,作为旧石器区域考古,无论从石制品类型和技术,或其探源及工业关系的讨论,都是向着细化、量化和探究方向进展的,取得了可喜成果。其讨论进程大体与中国旧石器考古学进展同步,但讨论工作存在区域进展的不平衡。该遗址在时代上有若干次变动,这与中国旧石器文化序列主要建立在以第四纪生物地层学的基础上有关。文中还对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一、引言萨拉乌苏河遗址处于中国北方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生物地层学讨论的一个关键时段,影响着中国旧石器文化序列,备受前辈和现代相关学者的关注(P.TeilharddeChardin,Licent,E.,1924,E.LicentandP.TeilharddeChardin,1925,M.Boule,1928,etal.,D.Black,etc.,1933,Pei,1937,1939,P.TeilharddeChardin,1941,Terra,1941,裴文中,1943,1948,贾兰坡,1951,裴文中,1955,汪宇平,1957,1961,黄慰文,卫奇,1981,黄慰文,侯亚梅,2024,等)。对于萨拉乌苏河遗址讨论史,上述诸位学者多有涉猎,惟卫奇(2024)发表的《萨拉乌苏河旧石器时代考古史》(上、下)[1]论述面颇广。该文言词犀利地提出:“旧石器时代考古讨论却进展甚微,特别是关于考古术语的畸形演化,突显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不甚严肃的科学作风。”依卫奇的上述看法,一方面表明萨拉乌苏河旧石器讨论“进展甚微”;另一方面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现状的批判,至少在萨拉乌苏河遗址旧石器的讨论问题上是相当严重的,遂引起笔者的思考,拟从萨拉乌苏河遗址旧石器讨论进程入手,探究问题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从对历史上发生过的若干事例做粗浅的分析,以史为鉴,实事求是,探讨原委,表述孔见。二、讨论史略从旧石器讨论角度看,萨拉乌苏河遗址群的讨论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可称为“合二为一”时期,或“鄂尔多斯工业”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在记述石制品时,将水洞沟和萨拉乌苏河遗址合在一起或分别记述,但讨论总性质或时代时合而为一;后期可叫它“一分为二”时期,或名之“河套文化”松绑时期。萨拉乌苏河遗址的石制品组合作为完全独立讨论单位,讨论石制品的性质、年代及文化渊源,以质疑“河套文化”一词是否还要使用作为开端。1、讨论史前期(萨拉乌苏河工业时期,1918~1954 年)讨论史前期始于 1918 年或 1922 年,止于 1954 年,即从桑志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