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的原真性摘要:大力白族的建筑装饰艺术近年来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白族的建筑装饰艺术也成为了白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白族的建筑装饰艺术也在顺应潮流变化着,越来越机械化、简便化,那么这种机械化、大众化的装饰形式是否保有艺术的原真性值得深思。关键词:白族建筑装饰艺术;原真性;机械化;复制二、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作品是否具有原真性?(一)手工复制品与机械复制品在推断一件作品是否具有原真性,也就是推断这件作品是否为艺术品,那么大理白族的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作品是是艺术品、是否具有原真性?艺术品德原真性体现在艺术品的膜拜功能,而现在的白族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作品多为展示功能。对于旅游的人来说,这些有特色的建筑、装饰会给人以惊颤,而这种惊颤多为欣赏和惊诧,并没有膜拜的成分。我们对达芬奇、毕加索、高更的画会注视膜拜,但是我们对这些画家作品的纺织品不是膜拜,我们占有了原作的仿制品来代替对原作的膜拜,而这些仿制品的功能成了消遣。对于建筑艺术来说人们通过触觉和视觉去感受它的艺术价值,而这两种感受都是随意性的,但是它的建造、装饰我们膜拜的对象则是它的制造者。这些大师的光环会给这些作品带上光韵,它的独一无二性、即时即地性、膜拜功能都是这些艺术品的光韵。手工复制品和技术复制品失去光韵也就失去了原真性。“快”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不管是是手工复制还是技术复制都要比创作更高效,工匠重复的画着同样的图案,速度也就越来越快,机械只需要打出框架贴在墙上在空白处上色即可,石雕木雕直接机械控制电脑雕刻,这都大大缩短了成品的时间。虽然这种装饰已不再是艺术作品但它依旧是白族文化的代表,透過这些作品依旧能看出白族经济水平、政治特色、文化道德、价值观念。(二)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中遗留的原真性在白族民居建筑中很难再看到真正的建筑装饰艺术作品,但是白族的建筑装饰艺术作品的原真性并没有完全丧失,在宗教建筑以及政府项目中在尽量保存白族建筑装饰艺术的原真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一个民族通过共有的文化凝聚在一起,语言、服饰、音乐、舞蹈、建筑等等方面都可以成为一个民族集体欢腾的点。白族有白语也有自己的服装,但是现代化的冲击、汉族的强势融入,白族的人很大一部分都不会说白语,服装上也大比例的汉化,而白族的建筑却始终保存着原有的韵味。建筑成本的高昂使人们在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中选择了复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