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金融海啸下的实验艺术

金融海啸下的实验艺术_第1页
1/2
金融海啸下的实验艺术_第2页
2/2
金融海啸下的实验艺术近日,在广州由李邦耀策展了一场名为“物质之欲”装置作品展,展览是在全球经历的一场金融风暴的洗礼之中,而且展览展出的是以现成品和对现成品的重新改造,以及运用新媒体等多种材料媒介的实验艺术,因而显得特别有趣。展览不仅充分展现了 80 后年轻一代对艺术不同以往的文化态度、价值取向,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现代艺术语言的独特理解和把握,也折射了全球化背景下,物欲对他们多重视角探询事物本质的深刻影响。而我感兴趣的不是他们表达了什么,而是他们那些独具特点的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引起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他们运用于装置作品的各种综合材料,最后都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着,但它们又与传统的“雕塑”迥异其趣。物象在空间中的相对性取决于人对空间的认识。装置中的物象在现实空间中表现出不完整性,人们对‘真相’就无法揭露,于是对未知的外空间有了强大的欲望追求,人之欲便引发了出与入的相对行为。在现代消费时代里,“人”与“物”无法分离,“物”在空间中所占据的比例远大于“人”,而“物”在生存空间中所占体积由人来决定。现在,人化了的空间不断在扩张,可是,自然的外空间却被无限地缩小。在相对缩小的大空间里,我们只能穿梭在出与入的空间中喘气。通过运用综合材料和新媒体的装置艺术,我们确实看到它对传统的“雕塑”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超越和挑战。雕塑,如按《辞海》对它下的定义是:【雕塑】“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不管是《辞海》对它所下的定义,还是我们根据我们专业传统的理解,雕塑的最为本质特征是运用三维立体的艺术语言。因而我们尝试给雕塑下一个更能体现它的本质特征,更为“专业”的定义:如【雕塑】是指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包括泥塑和雕刻。泥塑,有直接用泥塑造而成。也有上彩的,称彩塑。雕刻则包括用大理石、花岗岩、玉石等硬质材料,以及竹、木、牙等雕刻而成的艺术作品。也包括用红铜、青铜、铁、不锈钢,以及金、银等贵重金属铸造而成的塑像。形式上包括浮雕、圆雕。然而,无论我们给雕塑下怎样详尽的定义,似乎绵软而纤细的丝线,透明而薄的塑料,形体随着充气而膨胀的橡胶,闪耀而耀眼的 LED 灯,行走中的活动人体,都与坚实永固的雕塑属性相去甚远。现代艺术,特别是运用综合材料的装置艺术的出现,挑战了传统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金融海啸下的实验艺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