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道教建筑装饰符号的传承与运用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备受各界推崇,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中国热”。对中国传统古典建筑文化的保护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别是重大历史遗留下来的官式建筑和观庙建筑。本文从青城山现存的道教宫观建筑入手,挖掘道教建筑装饰符号,并进行普查和归类,以求探究出科学的、持续有效的保护方法,从而为中国道教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进展尽绵薄之力。一、青城山道教建筑装饰符号的历史文化价值青城山具有悠久的建城历史和独特地域文化,在历史缓缓向前的过程中,巴蜀人在丰富的劳动实践中不断制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其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青城山经过历代道教文化传承,比较完整地保存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道教宫观建筑和建筑装饰符号,从考古的角度可以发现其文化传承的延续性。青城山道教建筑装饰符号从东汉留存至今,具有深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对于讨论社会历史和道教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和文化价值。青城山道教建筑伴随着山岳崇拜、神仙信仰的进展,是道教文化重要载体,无论是道教教义以“道生万物”,道的“有、无”,提倡“天人合一”,还是其选址、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建筑装饰、园林植物栽种等,均体现了道教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集道教义理和“道统万天”价值取向,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体系的构建做了重要补充。二、青城山道教建筑装饰符号的建筑艺术价值青城山道教建筑经过漫长的历史进展,受到巴蜀地域文化和移民文化的浸润,集宗教教义、营造艺术、绘画艺术、雕塑、历史文化于一身。以巴蜀建筑文化和民俗习惯为灵感,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体系和装饰符号体系。青城山道教建筑充分体现了道教追求素雅、娴静的生活方式和特有的审美情趣,集众家之言,纳多种建筑文化于一身,其优美而富变化的建筑造型、精湛的雕刻技艺无不让人惊叹;其精致丰富和繁而不腻的细部装饰、朴素典雅的材质色彩恰恰与道教的“朴实无华,心细致远”的精神内涵相契合。建筑装饰中吊瓜装饰和太极八卦图等符号元素的运用,体现了鲜亮的巴蜀地域文化和道教文化宗旨,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青城山道教宫观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体,采纳穿斗式梁架结构穿插于山墙为建筑形式的中国古典建筑。其建筑类构件主要有梁、坊、柱石、斗拱、雀替、门、窗、台基、石雕、砖瓦等,建筑外围以石兽、炉鼎、古树名花等为建筑装饰,常运用“四合院式”和抬高重檐的建筑群组方式,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