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音乐会音乐教案篇一:青蛙音乐会第四课时欣赏《青蛙音乐会》教学目标:1、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宁静地倾听音乐的习惯2、感受欢快与抒情的情绪对比3、随音乐用打击乐器参加音乐表现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提问:夏天到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夏天的荷塘中有哪些声音?请模仿2、完整倾听(1)初次倾听,乐曲中有什么声音?(青蛙的叫声)(2)老师揭题(3)再次倾听,青蛙的老师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5 次)3、分段倾听(1)引子部分① 青蛙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力度渐强)② 随录音轻声哼唱引子部分的旋律。(注意力度渐强)③ 再次倾听,除了力度越来越强外,还有什么特点?(“强、弱、弱”的节拍特点)④ 再次随录音哼唱引子部分的旋律。(既要注意“强、弱、弱”的节拍特点,还要注意引子部分的力度变化是渐强)⑤ 老师选几种打击乐器如响板,三角铁、木鱼、蛙鸣筒模拟青蛙鸣叫的音响,学生随音乐参加表现(2)主题部分① 主题部分的音乐,速度以及音乐情绪与引子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慢:优美、宁静)② 倾听 A 段主题,速度是怎样的?引起你怎样的联想?(缓慢:仿佛月亮初升,青蛙也进入了梦乡)③ 倾听 B 段主题,速度是怎样的?引起你怎样的联想?(比前半部分稍快,仿佛青蛙从睡梦中逐渐醒来。)④ 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 A 段与 B 段主题的音乐情绪。(3)尾声① 倾听乐曲尾声,与前面哪个部分相似?(引子)② 再次倾听尾声,与引子部分的音乐有何不同?引起你怎样的联想?(最后力度渐弱,仿佛青蛙离我们越来越远)③ 用打击乐器模拟青蛙鸣叫的音响,随音乐参加表现4、再次完整倾听播放乐曲,学生宁静地倾听。要求,感受、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5、表现(1)师生一起讨论:倾听这首乐曲时,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参加音乐表现?(打击乐器、动作、线条、色彩等)(2)全班同学合作,用自己的方式随音乐参加表现。篇二:《青蛙音乐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青蛙音乐会》篇三:青蛙音乐会《青蛙音乐会》设计浙江省长兴县洪桥小学范雪芬教学目标:一、倾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亮的青蛙形象。二、同意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样。三、喜爱并乐意参加音乐会。教学重难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青蛙形象。教学用具:音乐、头饰、青蛙相关动画等教材分析:《青蛙音乐会》是一首具有趣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乐曲为 3/4 拍,蛙鸣声伴随着乐声响起,好像夏季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