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定位与教育职能探究摘要:高校博物馆作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对于履行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推动文化繁荣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合肥地区部分高校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在肥高校博物馆的分布与进展现状,并提出高校博物馆的定位及教育职能转变的实现途径,旨在促进高校博物馆的转型和进展。关键词:高校;博物馆;教育职能系统梳理在肥高校博物馆的分布与进展现状,分析讨论高校博物馆的定位及教育职能发挥情况,并积极探讨对策。一、合肥地区部分高校博物馆进展现状据《2024 年全国博物馆名录》显示,安徽省高校博物馆登记在册的仅有 2 家[2]。课题组分别向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 9所在肥高校博物馆的参观者和在校学生发放问卷,对博物馆展厅整体的规模、布局、环境、参观频率、服务水平、育人功能发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共计 900 份,其中有效问卷 866 份,总回收率为 96.2%,数据统计如下。(一)在肥高校博物馆进展现状开放程度和参观频次总体偏低。课题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无特别目的几乎不去博物馆,只有少数学生比较频繁。调查显示,78.5%的人选择平均每年参观高校博物馆“0—3 次”,18.3%的人选择“4—7次”,3.2%的人选择“8 次及以上”。在肥高校博物馆普遍存在开放程度较低的问题,11%的人认为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程度“非常好”,12%的人认为“较好”,认为“一般”和“不太好”的分别占 38.5%和17.8%,10.3%的人认为“很不好”,还有 10.4%的人表示“不了解”。针对馆藏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中显示,认为“一般”的人数占 47.5%,认为布局环境“死板沉闷”的人数占 12.5%,认为“较好”的人数占 35%,仅仅有 5%的人认为环境“舒适优雅”。调查中发现,31%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最需改进的是展览方式,其余依次为硬件设施(20%)、馆藏品(17%)、服务态度(14%)、讲解水平(14%)、其他(4%)。不少受调查者表示现有硬件设施陈旧,跟不上时代进展的步伐,展览方式趋于单调。对讲解员的讲解服务相关调查中,选择“很满意”的人数仅占7.5%,选择“满意”和“较满意”的占 50%,有 42.5%的人表示没经历过讲解服务。一项针对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学历期望值的调查显示,41%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且知识面丰富,能掌握基本的操作知识;22%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有较强表现力;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