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讨论摘要:学科建设是高校科学讨论和人才培育的基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学科讨论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学科化建设,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本文简单介绍了学科化服务,分析了学科化建设现状并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化建设策略。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策略一、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概述二、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建设现状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属于普遍服务,即不加区别的针对所有用户的服务形式,具有服务辐射面广,短期效果明显的特点。普遍服务方式:有文献查找;信息猎取;沟通联络;咨询解答;资源推介;利用指导;服务建议;意见反馈。现阶段各高校图书馆通常采纳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图书馆是独立于教学和科研之外的独立机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素养有限,每个馆员都承担着一定的工作任务,人员变动较大,其主要的工作范畴是为读者找书,解答读者的问题。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升级为本科院校,这些新升级的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教育教学基础薄弱,图书馆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高校进一步的进展,如何提高办学层次,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使其满足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成为了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在建设中存在着对图书馆关注度不高、服务管理理念滞后及现代化信息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讨论发现图书馆学科化建设的应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科研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它以探究和讨论为指向,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是学校创新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三、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化建设策略着力提高教育質量、大力培育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人才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应国家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着力构建学科化服务体系,以便更加有效地支持教学和科研。对口服务这种试行服务模式的建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要实行试点的方法,在学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中设置相应的学科联络馆员,遵循“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首先在重点的学科和专业中进行尝试,经过实践证明该服务模式确实有利于专业学科的进展,在试验中吸取教训,使服务模式不断完善,之后再将之中服务模式推广到其他学科和专业,而不能在服务模式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在所有学科和专业中普及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