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参加式教学法的讨论一、高校政治理论课参加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在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单纯追求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主要由教材决定,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教材内容完整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老师所处的位置是传道授业解惑,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对教学对象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所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制造性,学习热情逐渐消逝殆尽,最终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人本主义教学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实现是教育的生长点,只有整个地去感知他的机体,体验所有知觉与所处环境中其他知觉以及整个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才能真正影响自我,使教育发挥作用。因而,在参加式教学法中,基于实现高校思政课教与学的有机互动,达到思维沟通,碰撞,情感认同,应当遵循以下一些具有思政课特别要求的基本原则:(一)教学内容选取的科学性原则(二)教学环节设计的可融入性原则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投入和参加息息相关。虽然目前高校思政课也大量地采纳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但很大程度上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实现,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社会心理学认为,要转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认识,必须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以调动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自我吸收和转化,方才能达到让受教育者接受和认同的目的。在参加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设计得当与否对参加程度至关重要。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环节设计一定要遵循可融入性原则,即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环节,一定要设身处地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把自己假象成学生的角色,想学生之所想,更多地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考虑问题,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参加,积极沟通,产生共鸣,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求知。(三)教学过程的引导性原则高校思政课假如只是僵化地讲解,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条,那么必定会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低下,甚至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当代大学生思维开放活跃,求知欲旺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基础,已经对世界、社会、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推断,只是不够成熟,渴望对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全面认识但却又容易受错误思想和言论的影响,因而,在参加式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掌握当代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循循善诱,加以引导。思政课在参加式教学中可以不用开门见山告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