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鳄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结构分析

鳄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结构分析_第1页
1/2
鳄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结构分析_第2页
2/2
鳄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结构分析摘要:采纳 PCR 扩增方法测定了鳄蜥关键词:鳄蜥(ShinisauruscrocodilurusAhl.);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MitochondrialGenomesofShinisauruscrocodilurusandItsStructureQINPing-sheng,TAOChun-rong,SHEYing,HOULi-xia,YANGXiao-wen,WUZheng-jun,QINXin-min(CollegeofLifeScience,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angxiKeyLaboratoryofRareandEndangeredAnimalEcology,Guilin541004,Guangxi,China)Keywords:ShinisauruscrocodilurusAhl.;mitochondrialgenome;controlregion鳄蜥(ShinisauruscrocodilurusAhl.)隶属有鳞目鳄蜥科(Shiniasuridae)鳄蜥属(Shinisaurus),为独科独属独种动物,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1]。鳄蜥为第四纪冰川末期残留下来的古老爬行类动物,有“活化石之称”,其分类地位非常特别,因此其在爬行纲动物的起源、演化和分类等方面的讨论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近年来,由于人为捕捉,栖息环境被污染、破坏,鳄蜥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在我国已不足 1000 只,已处于极度濒危的状况,被国家列为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TradeinEndangeredSpecies)附录Ⅱ。目前,关于鳄蜥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物种资源调查、生态、行为、生理和繁殖等方面[1-6]。动物线粒体 DNA 是讨论物种系统发育、种群遗传变异和分化、起源与进化的有效遗传标记。试验测定了鳄蜥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以期为鳄蜥的遗传结构、起源进化以及种质资源保护等相关讨论提供分子信息。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鳄蜥死亡个体尾部肌肉。1.2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基因组 DNA 的提取参照汪永庆等[7]的方法。1.3 引物的设计参考爬行动物通用引物扩增12SrRNA、16SrRNA、ND2、ND3、COI、COIII、ND5、ND6 和 Cytb 基因的部分片段,根据上述片段的测序结果,利用 Primer5.0 软件设计引物,用以扩增短片段之间的长片段序列,所用引物见表 1。1.4PCR 扩增测序2.2 蛋白质编码基因3 小结目前,国内外有关鳄蜥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生态、行为、生理、和人工饲养等方面。本讨论分析了鳄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包括了 13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 个 tRNA 基因、2 个 rRNA 基因和 1 个控制区(D-loop)。结果表明,鳄蜥线粒体基因组中基因的组成、顺序、编码链的选择、tRNA的结构都与爬行动物相同或相近。结果可为鳄蜥的分类、进化和系统发育等方面提供分子依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鳄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结构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