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安全教育切忌再开“空头支票”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自然灾害不断,地震、台风、暴雨轮流作祟,给人民群众造成的人身损害和经济损失无不触目惊心。各级政府在灾后也尽职尽责,马不停蹄地忙着救援、募捐,灾后重建。毋庸置疑,灾害过后,我们应该倾尽一切力量抢救。可是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灾害到来之前未雨绸缪,进行强制性应急安全教育,普及应急知识,从而将灾害造成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这样不但降低了受灾群众的损失,还减少了我们应急救援的难度和复杂性,何乐而不为呢?当前的应急知识教育形式不容乐观,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应急知识普及人群约 1000 多万,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 1%,与发达国家 50%的平均普及率相差甚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政府决策者方面的原因。个别政府官员尤其是决策者缺乏战略眼光,急功近利,认为安全教育既不能带来政绩,也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往往是开会时讲安全,谈重视,会后讲经济,谈进展,将安全教育抛之脑后。思想上的不重视反映在实际行动中就是安全教育资金不落实,应急救援培训或者演习往往停留在发发宣传材料,拿个灭火器做做样子等方面。第二个是应急安全教育缺乏政策支持,随意性强。虽然安全文化建设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所确立的文化兴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应急安全教育目前还不是强制性教育,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程度。虽然很多学校已将安全教育列为学校的一堂课,但是当前的升学教育模式已经决定了安全教育课在学校的必定夭折,很多学生的安全教育课本从一发放就被家长撂在一边。学校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企业和人员比较分散的社区了。三是全社会安全意识普遍淡薄。“不见棺材不掉泪”就是很多人安全意识观的真实写照,在北京“7 21”•特大暴雨到来之前,XX 市气象台已经连发了多道暴雨警报,暴雨级别最高上升到橙色,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有很多人开车上街,体育场还有足球竞赛,各种补习班的学生依旧照常上课,在安全和各种现实利益的选择面前,很多人的天平几乎毫不犹豫地倒向了后者。“生命安全高于天”,我们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可是,真正将之付诸行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个是政府的各级决策者要充分认识到应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再让它束之高阁。应急安全教育的资金要优先保障到位,切实保证其“优先权”。各级政府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计划,设定时间表,逐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