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慢性内脏痛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

慢性内脏痛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_第1页
1/18
慢性内脏痛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_第2页
2/18
慢性内脏痛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_第3页
3/18
慢性内脏痛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 【摘要】目的比较大鼠新生期结直肠刺激和新生期母婴分离两种模型的造模效果,评价适用于慢性内脏痛讨论的模型。方法雄性新生 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结直肠刺激组、母婴分离组和对比组。CI组于出生第 8~14 天每天进行结直肠刺激,MS 组于出生第 2~21 天进行母婴分离,对比组不予处理。大鼠成年后以腹壁回撤反射评分、痛阈测定、腹外斜肌放电幅度等指标评价其内脏痛觉敏化程度。结果 CI 组、MS 组的 AWR 评分、EMG 幅度均显著高于对比组,痛阈测定显著低于对比组,但两模型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新生期结直肠刺激和新生期母婴分离两种造模方法都可引起成年大鼠的内脏痛觉敏化,造模效果基本无异,均适用于慢性内脏痛的讨论。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病内脏疾病模型动物痛苦 慢性内脏痛是临床常见病,同时亦是肠易激综合征等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近年来讨论认为慢性内脏高敏感是 IBS 胃肠动力紊乱的原因,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用于急性内脏痛讨论的模型比较成熟,而慢性内脏痛却缺乏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因此其讨论一直滞后于急性内脏痛和躯体痛。大鼠新生期结直肠刺激以及新生期母婴分离是目前有报道用于讨论慢性内脏痛的两种模型[1 2],笔者对两种模型的造模效果进行比较,以评价适合用于慢性内脏痛讨论的模型。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动物及分组清洁级雄性新生 SD 大鼠 3窝,每窝 10~12 只。随机将 3 窝新生鼠分为CI 组、MS 组和对比组。 仪器 20mm×人血管重建气囊;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自制乳胶气囊[1]。 方法 模型建立 组大鼠体质量 15~18g,于出生后第8~14 天每天上午用 20mm×人血管重建气囊给予梯度压力的结直肠扩张,气囊连接检压计控制压力,每天扩张 1 次,持续 1min。第8~10 天每天扩张前予以生理盐水灌肠;扩张压力第 8~10 天为 40mmHg,第 11~12 天为60mmHg,第 13~14 天为 80mmHg。出生后第 22天断奶,正常分笼饲养。 组大鼠于出生后第 2~21 天,每天上午与母鼠分开放入另一笼中,移至另一邻近房间,保持环境温度在℃,3h 后放回最初笼中与母鼠团聚。出生后第 22 天断奶,正常分笼饲养。 对比组出生后不给予任何处理,与前两组同时断奶,在相同环境中正常饲养。 模型评价指标大鼠成年后,体质量约250g,剔除过轻或过重者,每组 8 只,双盲法检测。实验时保持宁静,室温维持在 25℃左右。 腹壁回撤反射评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慢性内脏痛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