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意志行动的过程意志总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行动表现出来,意志行动的实现过程是意志心理过程的完整展现,它不仅是行动的外部表现过程,还包括心理对行动的内部组织和调节。因此,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又有一些具体的步骤和环节。一、采取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初始阶段,也是内部决策阶段。这个阶段虽然在意志行动实现过程中不易被觉察,但却对具体行动的发动和活动目的的实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采取决定阶段,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动机冲突人的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性的,单纯的动机使得行动目的单一而明确,意志行动可以顺利实现,如为了升人大学而努力读书,为了获得提升而勤奋工作等。但现实生活中确定活动目的并非总是这样简单而直接,复杂的生活环境常常造成利益冲突,使得人们同时产生几个不同的目标或多种愿望,这又导致内心的矛盾冲突,引起动机冲突。动机斗争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1)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在某些时候人们面临多种选择,又分身乏术,不能同时得到。譬如一个面临大学毕业的学生既想参加工作,又想考研究生,为此犹豫不定。而双趋冲突若要解决,只能是权衡轻重,趋向认为重要的更有价值的目标。如果那个学生认为考研后继续深造意味着新的学业压力和经济负担,但长远来看,参加研究生学习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己也会有更大的收益,那他可能会放弃眼前的工作机会去选择考研。(2)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再比如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又怕挨批评,丢面子,不认错又担心被人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当事人权衡轻重,作出明智的选择。当这个学生认识到立即承认错误、悬崖勒马是补救的方法,动机冲突也就随之解决了。(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兵败斜谷,进退两难,当夜规定军中口号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这种内心矛盾的体现。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也是趋避斗争的体验。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权衡利弊,作出接受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