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真菌感染回顾性分析 [摘要] 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真菌感染。方法:对 81 例医院内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感染发生率%,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年龄 60 岁、严重基础疾病、抗生素滥用、激素、化疗、侵入性操作及低蛋白血症等为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要高度重视医院内真菌感染,加强真菌学教育、法律规范抗生素应用、重视病原学监测。 [关键词] 医院感染;真菌;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25 年 1 月至 12 月本院所有出院病历中发生医院感染者。 方法 查阅病历,确认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者,收集相关资料。 2 结果 真菌感染及检出情况 2025 年 1 月~2025 年 12 月总出院人数 15 610 人,发生医院感染 632 例,发生率%;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 81 例,发生率%,占医院感染的。81 例医院内真菌感染病例中男 52 例,女 29 例;年龄 12 岁~86 岁,平均年龄岁。真菌检出时间、标本种类、科室分布及真菌种类,见表 1。 表 1 真菌检出构成比(略) 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患者年龄、抗生素、激素的应用、化疗、侵入性操作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 2。 表 2 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略) 对真菌感染的认识与治疗 7 例(%)病史中记载考虑真菌感染,送检标本进行真菌检测; 42 例(%)病史中有记载体温升高持续不退及相应局部症状,但都考虑为细菌感染未控制,增加或调整抗生素应用,送检标本进行细菌检测,有少数则主观判定为厌氧菌感染而增加抗厌氧菌药物;32 例(%)病史中未明确记载,仅能从体温记录中发现体温升高持续不退。在实验室真菌检出报告后,3 例(%)认为是标本污染而不予考虑,48 例(%)再次送检标本,未调整治疗方案;30 例(%)在再次送检标本的同时调整治疗方案。经再次真菌检出报告后,78 例(%)均停用或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停用激素,辅以其他支持治疗,进行抗真菌治疗,多采纳氟康唑,泌尿系统感染者用两性霉素 B 冲洗尿道灌洗膀胱。81 例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为8 d~116 d,平均 d,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d。治愈 21 例(%),好转 51 例(%),无效 9 例(%)。 3 讨论 本组资料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率与文献[1,2]报道基本相似。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绝对优势,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重点感染科室为呼吸内科和感染科。资料也显示以下特点为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年龄 60 岁、抗生素应用多而滥、 有多种严重的基础疾病、激素及化疗的应用、侵入性治疗操作;低蛋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