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加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 78 例报告 【关键词】 手术 射频 变应性鼻炎 鼻中隔偏曲2025 年以来,我科选择性的对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的 78 例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腔黏膜射频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 78 例符合 2025 年兰州会议制定的 AR诊断标准。其中男 56 例,女 22 例;年龄19~55 岁,平均岁;病程 4~20 年,平均年。均有常年发作性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抗原皮肤实验和鼻内激发实验阳性,全部患者均接受减充血剂、口服抗组胺药或外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免疫脱敏等系统治疗 6 个月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 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1%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3 次,1%利多卡因 10ml 加盐酸肾上腺素 5 滴行鼻中隔软骨膜下浸润麻醉。于 0°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切除偏曲的软骨和骨性部分。选用东莞 GKSP I 行耳鼻喉科双极射频治疗仪,设定主机能量为 5 级,在下鼻甲下缘根据下鼻甲大小将其分为前后 2 部分,每部分打 1 个孔,将射频电极插入下鼻甲,沿其长径方向在黏膜下推动约 1cm,当打孔至所需深度后,射频电极不动,激活射频8s,缓慢抽出电极,然后设定主机能量为 4级,激活射频消融鼻丘及鼻中隔前上区域黏膜。缝合切口,膨胀海绵填塞鼻腔。2d抽出鼻腔填塞物,5d 后拆除缝线。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2 结 果 全部病例 1 周后清理鼻腔,黏膜肿胀逐渐减轻,分泌物减少,打喷嚏、清水样涕症状改善。术后 6 个月后显效 51 例,有效 17例,无效 10 例,总有效率%,未见手术并发症,无其他不适。 3 讨 论 AR 是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目前认为鼻腔的副交感神经除翼管神经外,还有筛前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它是鼻腔主要的副交感神经。筛前神经分中隔支与鼻外侧支,其对鼻黏膜血管舒缩和腺体的分泌起调节作用。鼻中隔的筛前神经经副交感神经纤维有时可进入筛骨垂直板内然后再穿出,供给鼻中隔前上部的浆液性腺体。由于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腔机械性堵塞,使两侧鼻腔长期受到不平衡的刺激,即鼻腔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副交感神经在局部释放乙酰胆碱,引起鼻痒、喷嚏、流清涕等临床症状。因此鼻中隔偏曲与 AR的发病有密切的联系。AR 患者下鼻甲前方基底膜部有植物神经通过,为变应性鼻炎下鼻甲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之一。下鼻甲黏膜下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