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抗战时期中共群众动员的组织机制论析——以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为例

抗战时期中共群众动员的组织机制论析——以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为例_第1页
1/36
抗战时期中共群众动员的组织机制论析——以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为例_第2页
2/36
抗战时期中共群众动员的组织机制论析——以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为例_第3页
3/36
抗战时期中共群众动员的组织机制论析——以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为例 [论文关键词]正式组织;社会网络;政治动员 [论文摘要]本文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开展的社会教育运动为例,阐释了正式组织和社会关系网络在党的群众动员中所发挥的功能及其互补作用。为了有效地动员民众,中国共产党首先以正式组织为起点,将动员对象最大范围地吸纳进来。在正式组织的框架下,以“革命道德”标准确定各个不同的群体在组织中的位置。在寻求行为一致、目标认同的基础上,党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推动和促进集体行动,将湮没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选择激活。1935 年秋,随着中共长征落脚陕北,陕北成为中国革命新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进行着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革命和改造工作,力图使共产党的影响渗透到乡村社会每一个角落,以便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打下基础。而一种社会秩序基础的稳固性在于制造有效的社会关系。正如社会学家所揭示的,有效的社会关系网络不但带来了行动动员的条件,也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以形塑特定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中国共产党在陕北乡村社会的诸多举措,正是通过乡村社会再组织化的过程,在边区乡村民众中间建立起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网络,来塑造一个惯于集体行动的乡村社会,从而为党的群众动员提供结构性的条件。本文即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共开展的社会教育运动为例,阐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在中共群众动员中的作用。一、正式组织的建立与乡村社会的组织化将社会各群体组织起来是共产党的一贯工作方针。1939 年,毛泽东在《组织起来》一文中明确指出,“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据一项统计,在陕甘宁边区,各类群众团体达 25 个之多。概括起来,在边区,一个普通的乡村社会大致可以分为 3 类群众性组织,一类是群众性的经济组织,如农会、减租会、变工队或扎工队、妇纺小组、合作社、运输队等;一类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组织,如小学、冬学、村学、识字组、夜校、民教馆、读报组、黑板报、秧歌队、卫生小组等;一类是群众性的军事组织,如自卫军、民兵、少先队及儿童团等。众多的组织将乡村各个不同的群体吸纳进来。常常的情形是一个农民可能参加七、八个组织,尽管许多人在有些组织中只是挂个名而已。这些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产生,为执行党的政策展开工作。因此,尽管这 3 类组织性质不同、功能各异,但在人员构成上彼此交叉、重叠,使农民个体与组织都带有多重性特征。比如,在组织变工队时,往往先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抗战时期中共群众动员的组织机制论析——以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为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