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管理措施 摘要: 目的 总结 78 例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加强术前准备,医务人员培训;气管切开术后的重点护理措施及管理工作的方法;严格呼吸道管理,做好气道湿化及适时吸痰。结果 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及护理管理中的不足,使危重患者得以抢救成功。结论 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管理,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词: 机械通气 护理管理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进展,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机械通气中的科学管理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应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护理与管理工作,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总结 2025 年 10 月~2025 年 5 月 78 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其中气管插管 35 例,气管切开 53 例,包括气管插管后改行气管切开 10 例。 2 术前准备 环境管理 病室内应光线充足、宁静,经过有效的空气消毒,室内湿度要求 18 ℃~22 ℃,相对湿度 60%~70%。床边备有抢救包、气管切开包、氧气、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盐水、皮肤消毒用品、无菌手套、纱布、抢救车及急救药品等。 病人准备 按常规和医嘱做术前准备工作。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在术前 2~3 min 进行简要的讲解,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让病人了解建立人工气道的基本知识,帮助病人建立一个清楚、能实现的目的体系,让病人树立高度的信念,避开有害意念和防止意外拔管。 医务人员培训 医务人员严格掌握气管切开的适应证,操作步骤,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各参考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故障的排查及各种应急处理工作,严格无菌操作,选派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护士做责任护士。及时掌握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督促检查护理目标的实现情况,不断调整护理计划,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3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设专人护理,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的相对恒定,室内定期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用 500 mg/L“84”消毒液拖地,每 4 h 一次。严格控制探视制度,医务人员应加强无菌观念,操作前后洗手,进入病室内应穿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更换拖鞋,以减少感染机会。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如发现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低于 90%时,应立即检查气管及呼吸道有无梗阻、有无套管自气管脱出或压迫气管,注意创缘及套管内有无出血,如有出血情况应警惕窒息,必须立即通知医生实行相应措施。 切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