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李齐贤“小乐府”诗中的文化内涵 摘要:李齐贤是朝鲜文学史上最早将自己的一部分作品称为“小乐府”诗的诗人,其中诗歌内容蕴涵着大量的朝鲜民俗文化,揭示出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和改良当时社会风气的热望。 关键词:李齐贤;小乐府;高丽民俗 乐府民歌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使它冲破了封建文人类的表现方式和温柔敦厚的审美品行,把 艺术 表现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深化到下层社会平民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比较自由地表达了平民百姓的悲欢哀乐。李齐贤的小乐府诗也有同样具有“观民风,知时变”,“观风俗,知得失”的特点。 高丽朝 470 年间,君弱臣强、戚臣执权、武臣横暴,社会 政治 及生活极度伦乱,国家处于内乱外忧、国运不济的时代环境中。当时百姓创作民谣, 自然 而然地将现实的诟病和悲伤通过歌谣反映出来。真实生活中的百姓没有精神支柱,悲观厌世、躲避现实,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只有一味地“风流的享受”,所以,当时的女人也没有保持节操的生活观念。 李齐贤在高丽末期社会纲纪极度紊乱的状态下,为了纠正国家纲纪,鼎立新的理念,想积极运用文的职能的侧面,以文为教化百姓的手段 ,提倡夫妇之情,劝戒女人的自律与贞节,讽刺和警戒无视百姓生活的官僚、豪族,表达鼓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一、女性对爱情婚姻的追求与执着 爱情与婚姻是乐府诗中最为关注的内容。李齐贤的小乐府诗就表现了女性对爱情婚姻专一、执着、积极的追求。如 浣纱溪上傍垂杨,执手论心白马郎, 纵有连檐三月雨,指头何忍洗余香。 (《济危宝》) 走在一条女子常常在此浣纱的小河边,垂柳在河边悠闲的摇荡。幽雅环境与人物此时的心情相映,或许正式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埋藏在少女心底的爱情也悄然萌发了。少女和自己心爱的人,手牵着手,互相倾诉着心中的情话,这不禁使读者想起 中国 《诗经?邶风?击鼓》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最古老最浪漫的句子。“纵有连檐三月雨,指头何忍洗余香”,强化了诗中女性对情爱的强烈的渴求与感受。诗中少女,天真单纯,大胆简单,毫不伪饰对情爱的追求,对真挚感情的向往,对幸福与欢乐的渴望。 又如《西京别曲》: 纵然岩石落珠玑,缨缕固应无断时。 与郎千载相离别,一点丹心何改移。 西京即平壤。作者以女性的口吻创作了这首乐府诗,其实,更是一首爱的誓言:即使发生了“岩石落珠玑”这样的事,也认为缨缕是不会有断的时候。一位痴情女子用一种假设的方式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