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汉代墓室壁画的思想背景与壁画内容 摘要:墓室壁画作为特定功能的艺术形式是汉代美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内容,其在文化讨论、历史讨论和艺术讨论三个领域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与之相应的观念系统的形成,主要受到了先秦两汉灵念、道家思想、神仙信仰、阴阳五行与天人相应等思想的影响。它们决定了汉代墓室壁画的构成形式和表现内容。关键词:汉代墓室壁画 儒家孝道观念 灵魂意识 汉代墓室壁画的布局方式} 一、引言 汉墓壁画之所以盛行,主要是统治者提倡孝道和厚葬,产生“事死如事生”的思想。特别是东汉时期实行察举孝廉制度,是人们踏上宦途的必经之路。因此,厚葬之风越演越烈。很多人竭家所有,为父母或自己修建坟墓,在模拟生人居住的地下墓室壁面上,大量绘制表现生前权势、威仪和财宝的生活及历史神异形象,以期获得“孝”的声誉,有利于仕宦之途,这就是汉墓壁画盛行的社会根源所在。作为有特定功能的墓葬艺术,汉墓壁画在形成,进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早期各种思想和信仰的影响。汉代的艺术家和画工们在专统墓葬艺术的基础上,对盛行于当时的有关思想和信仰进行要的整理和综合,制造了出一套蕴涵着深刻而系统的反映当时丧葬观念的艺术表现体系。其观念系统的形成,主要受到了先秦两汉灵念、道家思想、神仙信仰、阴阳五行与天人相应等思想的影响,一些思想和信仰最终构成了汉墓壁画观念体系的骨干与核心。 二、汉墓壁画特点 “灵魂不死”是古代民族的共同信仰,认为人死后灵魂依旧活着。从山顶洞人陪葬中的装饰品到濮阳西水坡墓葬中的蚌塑龙虎都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灵魂意识。商周频繁而隆重的祭祀和墓葬中大量的陪葬也是一种灵魂不朽观念的反映。其实就是人类否定死亡、追求生命永恒的一种信念,这种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人类本能的情感之中。基于当时灵魂观念中死后魂、魄分野的意识,汉代墓室壁画在整体构思和图像的选择和配置上通常根据墓室本身的空间架构,把壁画分上、下两大部分来安排。上部(主要是墓室顶部、隔梁上部,间或也有四壁上端)一般绘日月天象,下部(主要是墓室四壁)一般绘地下阴宅,两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宇宙自然景观。受以上思想观念的影响汉代的墓室壁画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几个固定且有相当内涵的绘画体系。 宇宙天象与祥瑞灵兽组成的天堂仙界景致 这些题材内容虽然贯穿汉墓壁画的始终,但其主要兴盛于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图像大多分布在墓室顶部或四壁上端,主要有:一、日月,日中配以金乌,月中则有玉兔、蟾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