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脏腑经络与妇人天癸 摘要:天癸是中医学特有名词,男女皆有,是男女青春发育期所产生的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一种阴精物质。它来源于先天,藏于肾,在肾气盛的前提下逐渐成熟泌至,与月经、生殖密切相关,可促使女子任脉流通而冲脉盛满,胞宫行使蓄藏和排出经血的功能,因而出现月经来潮并以时而下。与天癸关系密切的脏腑经络主要是心、肝、脾、肾、胞宫及冲任二脉, 其正常与否影响着天癸的功能。关键词: 脏腑 经络 天癸 天癸一词最早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在《诸医家》论述中,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注证发微》:“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有先天之气蓄积也,故为阴精为天癸也”。明·张景岳《类经》说:“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于父母,是为先天之元气;人之既生,则此气化于吾身,是为后天之元气。第气之初生,真阴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王(旺),故女子二七天癸至,天癸既至,在女子则月事以时下……”女子二七以后,肾气渐盛。肾精渐充,天癸渐盛,天癸达到一定的量,即可在发挥促进生殖机能,胞宫按时行经,孕育胎儿,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并维持性系统功能的作用。 《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曰:“无阴者,既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天癸在一定年龄时期,促进任脉通,太冲脉盛,调节月经依时来潮,表示已具有生育能力;又在一定年龄时期,随着肾气的渐竭,天癸亦渐竭,月经亦不再潮至,生育能力亦衰退。 1 天癸与脏腑的关系 天癸的产生依赖于五脏,《素问·上古天真论》:“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五脏皆衰……天癸尽矣”。五脏六腑之精气藏于肾而为之肾精。先天肾精,须赖后天脏腑的供养。《明·万全》:“肾之精不足,取给于脏腑”。 肾与天癸明·马漪注曰:“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积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因而,天癸即来自先天之肾水(阴精),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和竭。肾藏精,肾精是天癸的物质基础。天癸来源于肾之先天之精,又靠肾所藏后天之精的不断滋养,并藏之于肾,故肾精是天癸的物质基础,肾主生殖的功能由天癸来实现。《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只有肾精充足,肾气盛,才能天癸泌至,冲任通盛才能经调孕子。 天癸的至和竭与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