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公平进展思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教育优先进展,促进教育公平。明确教育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在现行教育体制不能作出更大调整的前提下,如何通过教育均衡进展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着重思考的问题。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通过近几年实施创建自治区一流教育的进展战略,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究。 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教育的较大差距,因此首先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进展我国教育的不公平,最大程度上体现为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在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形成了教育资源“城市优先”的价值取向。其突出表现是,城市义务教育由国家财政负担,而农村义务教育则由农民支撑。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普及程度、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造成城乡教育的较大距,目前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 13 年,而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还不足 7 年,相差近一倍。海拉尔城区教育进展与农村牧区教育的进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实施创一流教育以来,我们将城乡进展进行“一体化”考虑,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和谐进展。 一是强力推动布局调整,促进教育资源合理流动。三年间撤并学校 12 所,通过老校拍卖、校产置换、开发配套和专项投入多种渠道,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使农村教育成规模、上档次,为全面进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大对农村牧区中小学的投入。创一流教育以来,中小学基本建设的 30 多项工程中,乡镇的 12 所学校就占了 15 个,总建筑面积 24690 平方米,装备“七室一厅”45 个,总投资达两千多万元,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三是强化农村中小学软件建设。为了真正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我们出台了《加快农牧区学校建设,建立“联校制”工作方案》,将城区中的人民群众高度认可的 15 所优质中小学与 15所乡镇学校“结对子”,以强带弱,强弱结合,共同进步,均衡进展。同时将薄弱校的进展指标纳入对优质校的考评中,进行捆绑式进展。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布局、全面整体推动,使海拉尔区的教育抢得先机,在几年间得到了整体性的提高,广阔的农牧民在子女教育上享受到了与城区孩子一样的待遇,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和谐进展,从而使农牧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择校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之间的差距,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学校办学资源得到均衡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