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一仿生学。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设计理念: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为避免将说明性课文上成科学课的尴尬,教学中强调“读”,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让学生在思、练、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意在让学生自己实践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目标: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避开、敏锐、揭开”等词语。2.借助课题,抓住要点,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感受蝙蝠飞行的本领,体会作者用词遣句的精妙。借助表格,通过三次试验的学习,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了解蝙蝠探路的奥秘,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写法。教学重点:抓要点,把握主要内容。借助表格,了解蝙蝠探路的奥秘。教学难点:学习“试验过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了解蝙蝠的奥秘。教学流程:一、出示课题,设疑导入1.板书:蝙蝠(强调字形)雷达2.设疑: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2.出示:蝙蝠飞蛾蚊子苍蝇捕捉避开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1)指读,提示第一行都是描写动物的,生字都带有虫字旁。第二行都是表示动作的。(2)理解“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找读“横七竖八”的语句,体会数字虚指。(3)齐读词语。三、借助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