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湖泊水体综合整治 我国南方地区城市景观水体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景观水体的保护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定要求。福州西湖历经千百年岁月,逐渐演变成福州市的主要风景区和游览胜地。西湖汇水面积达 7 平方公里,湖面总面积公顷。近年来,省、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持续开展西湖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西湖水体感官指标良好,多数水质指标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省、市政府高度关注西湖环境问题,福州市政府把西湖整治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实施截污、生态补水、生态修复工程、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实现西湖水体城市景观和防洪排涝功能,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质标准。 1 福州西湖水体环境基本特征 福州西湖环境特征 西湖的东北—北—西至西南为屏山、五凤、金牛等诸山环绕,东面和南面连接市区,汇水面积达 7 平方公里。西湖、左海公园水面,清淤后水深~2 米。湖面总面积公顷,总库容约 70 万立方米。湖水流向为由北至南,其中南端出口处建闸门调节水位,直通白马河。近年来,省、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持续开展西湖的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1999~2001 年,以大腹山生态引水工程启用,到 2001 年西湖清淤、截污、引水等大规模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标志着西湖进入继 1986 年综合整治之后的新一轮整治阶段。经过综合整治,西湖水体交换能力明显提高,水质也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西湖水质相对稳定,总体保持在 GB3838-202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 类水平,2025、2025 年仅总氮年均值超过 V 类标准,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媒体的高度重视。2025年根据市政府有关会议纪要精神,开展西湖综合整治,提出了“一年内西湖、左海的水质要进一步改善提高,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一级”的整治目标。即用一年的时间,西湖周边污染源的污水接管率达到80%,西湖主要水体水质指标在现在 V 类水的基础上提升一级,达到Ⅳ类水标准要求。 西湖水质现状 福州西湖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北接铜盘河、屏西河,西连梅峰河,南通白马河,周围有屏山、五凤山、大腹山和金牛山等诸山环绕。根据《福建省水环境监测技术规定》,福州市环境监测站每年均定期对西湖水质进行系统监测。 2001 年西湖进行整治后,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明显降低;当年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质标准,其中部分指标接近或达到Ⅳ类标准,湖水的色、味等感官性状指标也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