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如何应对当前金融形势秦立炎一、当前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分析自2013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缓慢复苏。美国经济复苏趋势增强,其多项指标表现均好于市场预期,标普与纳斯达克指数均创出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受国内扩张等因数的影响,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均保持较强的增长动力。但欧元区经济前景仍然不容乐观。随着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国际资本逐步回流美国市场。美国工业产出与零售增长额超出预期,就业情况一度好转,失业率在可控范围以内,通胀水平保持较低水平。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乐观。欧元区经济继续疲软,欧洲央行将欧元区经济预测下调至-0.5~1.0%,均比较上年度预测值降低了0.2个百分点。大部分新兴经济体虽然保持较强的增长动力,但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以及受到美国退出QE的影响资本回流美国,这些新兴经济体的跨境资本流动已经形成较大压力。201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局平稳,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GDP增速为7.4%,增速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降低3.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PPI同比下降2.3%,一季度出口总值5.9万亿元,出口降低6.1%,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指数为50.3,基本处于50荣枯线附近。中国经济面临长期下行风险,预测中国GDP增速将调整到7%以下,长远来看随着中国新一届政府去GDP化考核的执行,未来中国GDP增速将会维持在5~6%之间运行。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国务院会议提出的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随着一系列改革政策的落地后,全年经济不会一路下滑,将呈现前低后稳的格局。中国产业经济面临著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和效益下滑的局面对经济短期回升构成制约,未来经济增长将向有质量的增长方向转变,财税体制改革与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以及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和投资意愿正在转变,预计下半年GDP增长略有回升。中国自从1988年起人民银行取消了信贷计划之后,讨论金融形势不再以“是否完成信贷计划”来作为标准,而是以是否克服了通货膨胀作为讨论金融形势的一个标准。货币和通货膨胀有密切的关系。在现代经济社会环境中,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归结于货币现象。因此在讨论货币形势、金融形势的时候,主要是看金融政策、货币政策与克服通货膨胀有什么样的联系。截止2013年底,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110.6万亿元;每单位GDP所对应的的货币,即M2与GDP的比值为1.95.美国2013年的M2约为65万元人民币(6.2305,0,0105,0.17%),M2与GDP的比值为0.65,是中国的三分之一。M2与GDP的比值是度量一个经济体货币化程度的通行指标,无论从货币发行总量还是每单位GDP所对应的货币来看,中国的货币都有超发嫌疑。关于汇率方面,2010年期末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是1:6.6227。2011年6月30日美元与人民币汇率:1:6.4716元,,而现在是1:6.23,也就是说三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6.31%。也即是中国持有的美元外汇净亏损,亏损比例超过6%。中国的M0和M1的增长就意味着现金的发行规模非常之大。从以上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货币发行量增长巨大,但流通中的货币M0基本保持稳定,这是由于政府及央行为了保障国家外汇储备资产的价值,不得不加大货币投放量,用来抗衡人民币升值。多年来,政府为了刺激中国经济发展,流通货币大量增加,本来已经导致了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而上届政府领导者出于对政治因素以及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的考虑,2011年度已经四次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缩银根、增持外国国债等方法,从而使M0趋于稳定。这只是单单从货币供应量方面分析金融形势,影响金融形势的因素还有贷款、国债、地方债的发行、经济政策等因素。一方面,政府在收缩银根,但另一方面,又要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保证民生建设,由于国内债券交易市场活跃度较高,大量发行的债券实际上也就成为流通货币的另外一种形式。货币的大量流通,单位货币购买能力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这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急剧发展,CPI持续上涨,归根结底,是当前金融形势所决定的。现在国家公布的名义CPI为2.4%,实际上考虑房地产因数从实际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