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 未展芭蕉学案 粤教版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2] 作品格律 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仄起式;其韵脚是:上平十四寒(平水韵)。 冷烛无烟绿蜡干, ●●○○●●△ 芳心犹卷怯春寒。 ○○⊙●●○△ 一缄书札藏何事, ⊙○⊙●○○● 会被东风暗拆看。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3] 编辑本段诗句翻译 未展的芭蕉就像无烟的冷蜡烛和干瘦的绿蜡烛罢了, 未展的芭蕉好似芳心未展的少女一样,畏怯早春寒意所以蜷缩着身体。 紧紧封缄着的里面又会藏一些什么不愿意让人知道的秘密, 但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东风暗暗的拆出来看到。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当时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