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报告耗散结构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郁建石摘 要: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人脑也是一个耗散结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本文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的措施:首先要想方设法拓展教育时空,全方位地开放学生的思维系统;其次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渠道增加信息的输入量;另外要设法构建思维的非稳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及时复习巩固,科学合理地减少遗忘量。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 中学物理教学 信息量 非稳态 遗忘量1.耗散结构理论以及与物理学习的关系1969 年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首先提出和创立了“耗散结构”的概念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非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系统就可以产生突变,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更为高级的有序状态。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人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输入负熵的过程。人脑可以看作是一个耗散结构,对从事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来说,其大脑中知识熵的变化可分为两部分:由于不可避免的遗忘而产生的熵增加 dis 和由于学习时吸收信息而得到的负熵 des,其关系为:ds=dis+des。根据物理学习的有序原理,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实际上是将表面上杂乱无序的物理知识,根据其内涵、本质及内在相互联系,逐步变成有序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如果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到中学物理教学中,将会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给物理教学带来新的生机。2.如何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物理教学2.1 全方位开放学生的思维系统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提高系统的有序度的关键是系统的开放,只有开放系统才可能走向有序。任何一个系统只有处在开放状态时,通过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系统才具有勃勃生机,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促进学生思维系统的全方位开放,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从而更加广泛而有效地摄入更多的信息。要有效地开放学生的思维系统,必须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教学的视野。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和观察实验联系起来;把物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1 -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平时,让学生留心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分析有哪些学过的物理知识和原理;通过各种媒介,了解物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利用一些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