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要派出嫦娥一号卫星探月?自从 48 年前苏联月球 1 号探测器掠月而过,全世界迄今进行了 123 次月球探测活动,但直到今天,这个星球上的任何资源都尚未在人类生活中得到直接应用。那么,中国为何要派出嫦娥一号卫星奔向月球进行探月工程?尽管月球资源的利用遥远到无法预期,但科学家从不怀疑这一天的到来 科学家们把目前可能开发利用的月球资源大致分成 3 类:——高位置资源。“站得高就望得远”,目前的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高”,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不同效果。——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资源。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而且没有磁场的月球,如果生产新型合成材料或生物药品,将会获得混合非常均匀的产品。由于月球没有大气,以月球为基地观测宇宙,用 40 厘米直径望远镜的观测效果就相当于地球 8 米直径的望远镜。——矿产和能源资源。已经发现月岩中有 100 多种矿物,其中有很多是地球稀有矿物。有人预计,全世界煤炭还能开采 100 年,石油 70 年。核电需要的铀矿,按目前发展速度仅能用 50 年。如果利用核聚变发电,氦-3 是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然而地球上的氦-3 仅有 15 吨左右,尚不能支持美国半年的用电量。月球上的氦-3 最保守估计可供全世界开采500 年。 尽管这些资源的利用遥远到无法预期,但科学家从不怀疑这一天的到来。50 年来,世界各国发射了近百颗深空探测器,把人类的眼睛带到了太阳、7 颗行星、彗星和小行星,带到了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深空中,使“相对论”等一系列宇宙基础理论得到了验证,并获得了很多对宇宙的新认识。探索宇宙奥秘,这中间怎能没有中国人的身影?30 年前,中国科学家曾用美国人赠送的月球岩石发表了 12 篇高水平的论文。参与研究的欧阳自远院士,把用我国自己的原始数据进行研究当成一种幻想。进入 21 世纪,当经济实力和航天技术都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国终于决定开展深空探测活动,并以无人月球探测作为起步。古稀之年的欧阳自远,被任命为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首席科学家。他说:“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 122 位专家学者组成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大家期盼月球科学数据尽早传回,期盼我国科学家能在宇宙探索中做出更多贡献。”“新一轮探测热潮中,中国决不能落后” “别人探月搞了几十年,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去搞?”作为绕月探测工程的总指挥,栾恩杰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每当这时,栾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