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地方轮番上演农产品“丰收灾”新华网沈阳 12 月 1 日电 农产品大丰收近期带来降价潮,中国部分地方的农民眼下正为销售难而发愁。记者走访部分农产品产销地发现,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层次繁多的流通环节都在盘剥着农民的收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已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有关人士呼吁政府出手遏制“丰收灾”现象的出现。一、经济生活角度1、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层次繁多的流通环节都在盘剥着农民的收益,农产品大丰收近期带来降价潮,中国部分地方的农民眼下正为销售难而发愁。2、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农产品大丰收近期带来降价潮,中国部分地方的农民眼下正为销售难而发愁。丰收让农产品价格下降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丰收带来的降价也削薄了农户的收入,部分品种甚至出现滞销。3、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商品的消费量。丰收让农产品价格下降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丰收带来的降价也削薄了农户的收入,部分品种甚至出现滞销。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能够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同时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解决不了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调节还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当前影响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户增收的主要原因是一家一户的分散化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成本的提升,农户在经营上不了解市场导致品种的选择和蔬菜的上市时间总是无法与市场对接。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应改变现有的“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一家一户、无组织的“小生产”行为严重滞后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