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思考 017:党报分析百姓为何不愿花钱:没的花、不敢花 人民日报报道: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回升,但消费意愿仍处于较低历史水平。央行对全国 50 个城市的储户调查更不乐观,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包括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及储蓄存款,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低值。越来越富裕为何越来越不敢花钱?越提倡消费怎么越不愿消费?说到底,还是制约消费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加剧的倾向。一、经济生活角度1、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此外,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2010 年,我国才首次发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工资状况,这部分劳动者平均工资 2009 年为18199 元,一个月约为 1500 元,仅相当于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的 55.6%,相当于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 51.9%。有经济学家测算,如果按 GDP 支出法测算,过去 10 多年我国居民消费增速始终保持在 8%以上。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国家通过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刺激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增长。但在现在物价高企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过分集中于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硬性的、强制性的方面,其他消费欲望被压抑或者吞噬掉了。3、我国的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了银行贷款、股票、债券等多种筹资方式,而这些筹资方式也为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借贷了多样的投资理财品种和渠道。 央行对全国 50 个城市的储户调查更不乐观,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包括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及储蓄存款,只有 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低值。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些,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失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不断提高消费对GDP 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