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突出而不是兼顾社会公正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同时,还应看到的是,中国现阶段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相对而言,成就哪怕是巨大的成就,只能说明中国社会以往做得如何而很难就一定能够说明以后会做得同样成功;问题的存在,则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走向。在诸多的问题当中,社会公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为各个阶层所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成为一个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为了顺利地推进改革,为了中国社会经济持续、有效和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适应新的历史条件,顺应民意、顺应现代社会的基本趋势,把社会公正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社会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当具有共享的性质。恩格斯指出,应当“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①]相反,如果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社会群体少数社会成员一方,那么就说明社会发展的成果只是为少数社会群体少数人所享用。这样的发展不可能是真正的发展,而只能是畸形化的发展。“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②]邓小平极为重视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邓小平退休以后的几年,对于这一类的问题越来越关注。比如,1993 年邓小平指出,“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③]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并没有把这些问题的解决放到遥远的未来,而是有着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也就是在 20 世纪末的时候就应当重点考虑这一问题。当我们引用“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名言时,不能忘记邓小平在其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所说的另一个与之相辅相成的、极为重要的战略构想,否则就会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就贫富差距的过分悬殊问题邓小平指出,“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④]现在,国家已将构建和谐社会列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目标。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社会公正。既然社会公正如此之重要,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应当将社会公正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而不应当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