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文本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于 1997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跨入 2l 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振奋人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本课集中探讨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广东省中山市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成为一景,让人感觉汽车社会已提前来临。截至 2002 年,仅有 130 多万常住人口的中山市,拥有汽车 11.17 万辆,其中七成是私家车。汽车已成为中山市民消费时尚、 日常话题和新生活的一个部分。人们约会时常说“我在车上等你”,嘱咐家人常说“小心别闯红灯”o 截至 2002 年末, 中山市居民储蓄存款达 462.86 亿元。健身、旅游、娱乐、休闲,成为普通中山人的新追求。这种变化,是 20 多年前尚未达到温饱的中山人想都不敢想的。中山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你的家乡近些年有什么变化?你憧憬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这是激励全国人民为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开辟美好未来而奋斗的伟大行动纲领。 至 20 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型农产晶消费,过渡到小康型工业品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的服务类消费迈进。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我国终于告别了商品短缺的时代,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至 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8.94 万亿元人民币,排在世界第六位;贸易总量排世界第七位;谷物、肉类、棉花、钢、煤、水泥、化肥和电视机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名词点击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