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安全管理的基石是“素养教育”“上有千条线,班组一针穿”。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组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进展至关重要。班组又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会有勃勃的生机。国家、省市、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标准等最终都会从班组管理中体现出来。 素养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养、能力培育、个性进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形容班组的工作及其成果是“精雕细刻,货真价实”。老传统老观念都认同一个概念,班组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于有一位素养好的班组长。假如把班组比作一部机器,班组长不仅起着“螺丝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发动机”、“传动轴”、“主动轮”的作用。比如:白国周同志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组管理方法,这应该是特别企业个别班组的形象典范和特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假如将其“三勤”、“三细”、“三到位”、“三不少”、“三必谈”、“三提高”强行推动班组管理中,恐怕同意勇当班组长的人也许是寥寥无几。 时代在进展,标准在提高。要想顺应时代的进展,只有不断的学习,夯实教育基础,转化机制,方能培育出越来越多的“白国周班组”,越来越多的班组高素养人才。素养不是文化,不是学历,一名大学生也很难培育成白国周式的高素养人才,他农民出身,初中文化。假如一个企业整个班组都是大学学历,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良好的管理机制,也难于顺利完成下达的安全生产任务。有著名经济学家探讨人的素养时说的好,人员素养问题如同是小汽车,管理机制问题如同是高速公路。车好是不是就能跑出速度来?不是,还要看路好不好。反过来,路特别的好,顶级高速公路,是不是能跑出速度?不是。还要看什么?还要看车。假如车不好,路再好也没有用。车和路是并行的。人员素养高,机制不活,企业想做强想做大,等于痴人说梦。机制好,人员素养不高,企业照样寸步难行。实践证明,只要人员素养高了,管理机制活了,企业想不做强,想不做大,都不可能。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素养问题的核心是职业化问题,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岗位的事情。这个叫职业化。通过职业化全面提高人的素养,不管你的学历多高多低,只要加强职业化建设,你就能够真正的做到高素养。素养教育也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