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碰__撞(对应学生用书页码 P1)一、碰撞现象1.碰撞做相对运动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2.碰撞特点(1)时间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时间很短。(2)相互作用力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外力。(3)位移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位移极小,可认为物体在碰撞前后仍在同一位置。试列举几种常见的碰撞过程。提示:棒球运动中,击球过程;子弹射中靶子的过程;重物坠地过程等。二、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动能的变化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滑块和光电门,挡光条和弹簧片等。2.探究过程(1)滑块质量的测量仪器:天平。(2)滑块速度的测量仪器:挡光条及光电门。(3)数据记录及分析,碰撞前、后动能的计算。三、碰撞的分类1.按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是否损失分为:(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变,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Ek1+Ek2=Ek1′+Ek2′。(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有动能损失,即动能不守恒,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小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Ek1′+Ek2′<Ek1+Ek2。(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黏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2.按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沿同一条直线可分为:(1)对心碰撞(正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沿同一条直线。(2)非对心碰撞(斜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高中阶段只研究正碰)。(对应学生用书页码 P1)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1.探究方案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实现一维碰撞(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2)速度的测量:v=,式中 Δx 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Δt 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3)各种碰撞情景的实现: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实现一维碰撞(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2)速度的测量: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3)不同碰撞情况的实现:用贴胶布的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方案三:利用小车在光滑桌面上碰撞另一静止小车实现一维碰撞。(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2)速度的测量:v=,Δx 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Δt 为小车经过 Δx 所用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2.实验器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