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材分析本章讲述的是关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习静力学的基础和准备.内容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本章内容与初中学过的有关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是今后学好其他力学知识的基础. 所谓基础性,就是要为学习力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知识方面来说,就是理解力的初步概念,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会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从运用方面说,是初步熟悉对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会画出正确的受力图. 本节具有预备性,不论在知识上和运用上都要有一个“度”.比如在本章第二节提到:“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它们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在这一节就不要求从道理上把这一论断说清楚二、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 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 教学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四、 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有何区别?引入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 P54第一段后答:物体速度(大小、方向)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 P54第二段后举例。(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同学们都平时都习惯这样说,我们班要数某某同学的力量最大,某某同学脚部的力量最强,一脚可以把足球开出五、六十米。这种对力的说法符合物理角度对力的定义吗?本节课我们将着手研究这个问题,并学习几种简单的力学问题。(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一、力和力的图示⑴ 力的描述:力是物体与物体的作用。(即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发生作用)⑵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是物体发生形变。⑶ 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弹簧秤)⑷ 力的单位:牛顿⑸ 力的量性:矢量,遵循矢量运算法则⑹ 力的图示:按一定比例作出的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方向,箭头或箭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