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内作业安全措施编者按:由于罐内作业是一种高危作业,因此必须办理罐内作业证,并实行可靠的安全措施,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经批准后,才能进行。在罐内作业通常的安全措施有如下几种选择,供我们在制定安全检测、修理方案时进行参考。 一、安全措施1、安全隔绝2、清洗和置换3、通风4、加强监测5、防护用具和照明6、应急措施7、罐外监护 二、安全措施的具体要求1、安全隔绝 在罐内作业前必须实行安全隔绝措施。首先应将设备上面所有和外界连通的管道及传动电源,实行插入盲板、取下电源保险丝或摇出电源控制柜等办法和外界进行有效隔离,以及包括经维修人员检查、确认的安全措施。如采纳电器开关上锁,挂上“有人检测、修理,请勿启动”等字样,并做到别人不能开启,只有通过检测、修理工本人才能开启。抽插盲板必须是检测、修理工自己抽插,并经车间安全员确认,才算安全隔绝。2、清洗和置换 罐内作业的设备,经过清洗和置换之后,必须同时达到下述要求:(1)其冲洗水溶液基本上呈中性。 (2)含氧量在 18-21 % (3)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若在罐内需要进行动火作业,则其可燃气体浓度,必须达到动火的要求。3、通风 为了保持罐内有足够的氧气,为了防止焊割作业中高温蒸发的金属烟尘和有害气体积聚,必须将所有阀门、风门、料孔、人孔、手孔全部打开,加强自然通风,或实行机械送风。但不能用氧气作通风手段,否则一遇火种,就能使衣物等起火,并剧烈燃烧,造成死亡。4、加强监测 作业中应加强定期监测。情况异常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罐内作业人员,经安全分析合格之后,方可继续入罐作业。作业人员出罐时,应将焊割等用具及时带出,不要遗留在罐内。5、防护用具和照明 遇有特别情况,罐内没有完成清洗及置换的要求时,则进入前必须实行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 (1)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戴自吸式或机械送风式的长管面具。 (2)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应采纳防爆型低压行灯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3)在酸碱等腐蚀性介质污染环境中,应从头到脚穿戴耐腐蚀的头盔、手套、胶鞋、面罩、毛巾、衣着等全身防护用品。 佩带防毒目具的罐内作业,应每隔半小时,轮换一次。6、应急措施 在较小的设备内部,不能有两种工种同时施工,更不能上下交叉作业。在高大的容器或很深的地坑内,要塔设安全梯、架等交通设施,以便应急撤离,必要时由监护人将绳子吊住检测、修理工身上的安全带进行施工。在设备外要准备氧气呼吸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