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范文 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沟通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 5 人于 7 月 28 日至 8 月 10 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旱作节水及保护性耕作农业专题考察。考察期间,在澳农林渔业部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和陪同下,先后深化到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可持续农业灌溉讨论院、农业大学、农机生产企业、农场等部门参观访问,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沟通,并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使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考察到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 澳大利亚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为旱作农业区。为了充分利用土壤水份和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利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的农业科技工作人员探究出了农机固定道作业、免耕等技术体系。 (一)旱地农业固定道机械作业模式(controlledtraffic) 在澳大利亚由于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了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各农场普遍采纳动力在 100 马力以上的大型农业机械。同时,由于大型机械反复在耕地上作业,损失了部分机械动力,会造成土壤压实、不利于降水入渗等,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经过多年讨论,昆士兰大学总结了一套固定道机械作业模式。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农田中根据机械作业幅宽,所种植作物的行距等,建立一套定宽度的机组作业固定道,每次在田间作业的机组动力驱动轮和机具承载轮都在固定道上行走。 固定道自从 1992 年开始讨论以来,到目前在澳大利亚推广应用的种植面积大约有 50 万公顷,固定道宽度普遍为 3m。实践证明,采纳固定道作业可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从而减少大型农业机械使用中的功率损失(相当于减少油料消耗),增加田间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进展。目前昆士兰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寿阳县进行了这方面的技术合作,并在山西省寿阳县建立了示范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土壤盐碱化的治理与水资源管理 总体上说,澳大利亚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大部分农业区常年降雨量在 500 毫米左右。历史上由于在重点农业种植区,采纳各种灌溉措施,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尽合理,导致在一些灌溉农业区出现了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严重盐碱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