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 OSHMS 管理原理 完善班组安全建设引言《职业安全健康安全体系 法律规范》(GB/T22025-0501)的发布,标志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 OSHMS)这种强化科学的管理模式,在中国开始标准化实施,并成为新时期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将 OSHMS 的理念、方法运用到班组安全建设中,可深化班组安全活动,完善班组安全建设,为企业 OSHMS 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依笔者之浅见,目前可率先从如下方面着手,逐步完善班组安全建设。率先开展和逐步深化 OSHMS 管理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 OSHMS 意识班组管理者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 OSHMS 之精髓,率先开展并逐步深化 OSHMS 管理思想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与学习的内容可优先选择标准中有用的,有利于改善本班组安全生产的情况的主要工作方法及其实施程序。诸如:OSHMS 的主要理论基础;体系的五大核心要素及其内涵;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所涉及的范围、内容和主要方法;风险控制计划的制订原则及其要求;应急预案的制订原则;绩效测量的内容、主要方法等,以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 OSHMS 意识,完善班组安全建设。适度开展班组范围以内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活动,发动班组成员献计献策所谓“适度”是指班组开展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活动所涉及的范围是有限的,其危害因素凭借班组成员现有的文化技术素养,工作经验和班组现有技术条件基本上能够辨识、评价出来;所谓“班组范围以内”,系指班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活动涉及的范围仅限于本班组作业范围且依靠班组成员本身即能基本上控制其风险;要求“发动班组成员献计献策”,是因为风险评价工作是一项涉及因素较多的不间断过程,其评价结果有可能随着安全生产的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让对生产作业情况最熟悉的班组成员们直接参加,才能及时快捷地依据实际生产的最新情况,得出比较满意的评价结果。班组成员们针对本班组现有的作业环境和作业组织,通过安全活动,将其主要危害因素最大限度地予以辨识,并依据其危害程度进行排序和仔细评价,可为随后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提供依据。适时制定详细、可行的消除危害、控制风险目标、计划,并及时进行实施所谓“适时”,是指风险控制目标、计划的制定时机应选定在主要危害因素被初步找出,并经现场验证和最终确认的最初时刻;所谓“详细”,是指斑组制定的风险控制目标应该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数值)表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