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九九重阳节登高的理由与风俗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代表着日月并阳,这时候人们可以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重阳节也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文化节日,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九九重阳节登高的理由与风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重阳节登高的理由 辟邪气之说 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充满。为避开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季节,秋高气爽,特别适合登高远望。 祈福和感恩 古代对山神有崇拜之情,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难,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登山拜神以求吉利。《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吉利之意 不过,也有说农历九月九日具有“宜于长期”的吉利之意。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期,故以享宴高会(即登高会)。”因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渐渐成为民间习俗。 登高采集 重阳季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夫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今演化而来的。 登高辞青 重阳节还是大自然中的节气之一,所以登高还有辞青的说法。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头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春游”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重阳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秋天到了,冷空气南下,雨水削减,天气晴朗。金秋九月,秋高气爽,气温既不寒冷,也是酷热,正好适合出游。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百病的目的。古人很早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比如唐代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南京地区也有一句俗话叫“春牛首,秋栖霞”,就是指春天要去牛首山春游,秋天要去栖霞山登高。 吃重阳糕 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糕上还要插五色小彩旗,糕上印两只羊,取“重阳”的意思。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放儿女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福子女百事俱高。还有的地方,祝寿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