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迫振动、共振教学步骤用心 爱心 专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2、知道什么是共振以及发生共振的条件;3、知道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实例,得到什么是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2、了解共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防止,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教学,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2、通过共振产生条件的教学,认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教学重点1、什么是受迫振动。2、什么是共振及产生共振的条件。教学难点1、物体发生共振决定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的关系,一与驱动力大小无关。2、当 f 驱=f 固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教学方法1、实际演示,总结归纳得到什么是共振及受迫振动的频率决定于驱动力的频率;2、多媒体演示、举例,了解共振的应用和防止;3、学生讨论,认识共振曲线的物理意义。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CAI 课件、受迫振动演示仪、共振演示仪、两个相同的带有共鸣箱的音叉、小槌。课时安排1 课时导入新课1、什么是阻尼振动?学生答:实际的振动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擦阻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系统的机械能损耗,导致振动完全停止,这类振动叫阻尼振动。2、引入:同学们,我们知道,物体之所以做阻尼振动,是由于机械能在损耗,那么如果在机械能损耗的同时我们不断地给它补充能量物体的振动情形如何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问题。用心 爱心 专心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