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蒹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国风·秦风·蒹葭》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描述了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蒹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蒹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形象思维、想象增加诗词积累,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2. 以读带讲,以讲促读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培育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重难点:明确“赋、比、兴”在诗中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导入课题:这首《在水一方》是琼瑶根据《诗经》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成的。他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首诗大家知道吗?(蒹葭)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蒹葭》。 二、介绍有关《诗经》的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写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的诗歌,共 311 篇,其中 6 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日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 160 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 11 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 19 篇、鄘(yōng)风 10篇、卫风 10 篇、王风 10 篇、郑风 21 篇、齐风 11 篇、魏风 7 篇、唐风 10 篇、秦风 10 篇、陈风 10 篇、桧风 4 篇(桧即“郐”kuài)、曹风 4 篇、豳(bīn)风 7 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又分《小雅》和《大雅》;共105 篇。《大雅》31 篇,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小雅》共有 74 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