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论语六则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全书共二十篇,每篇有若干章,取首章中的两三个字为篇名。一章记一件事或几句话、各章基本上是独立的,没有结构上的关系。以下是我整理的论语六则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论语》六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释义; 2.在理解文言基础知识,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深化理解课文,用文中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3.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简介孔子,教学第一、二、三则;第二课时,讲评练习,教学第四、五、六则,总结思想意义。 三、教具准备 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一)即兴导入,简介孔子和《论语》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其中,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 在 1988 年初,75 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这样讲道:“假如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 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还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近孔子。 《论语》六则原文阅读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10 分) 1、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末期鲁国______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是关于_______________的记录。《论语》属___ ______体散文,________家经典之一。 二、注音。(6 分)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必有我师焉 不逾矩 三、解释画线的字。(12 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