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诉肺腑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 《诉肺腑》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的选段 ,原题为“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本文讲述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互明心迹的故事。 以下是我整理的诉肺腑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诉肺腑》教案 1.本文节选的是《红楼梦》第 31、32 回的有关情节,快速阅读课文之后把握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明确:主要情节是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解说:分析小说,思想内容也好,人物形象也好,艺术特色也好,情节结构是不能跨越的,它是基础,是依托。此环节意在使学生熟悉情节,为后面的分析、理解作先期的准备。) 2.节选的作品情节上有相对的完整性,我们在熟悉情节之后,再看看课文中着力刻画的人物有哪几个?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作者是用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刻画这几个人物的?学生通过寻找、朗读、讨论的方式理解。 明确: 课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有:宝玉、黛玉、湘云和袭人。 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结交,蔑视封建道德伦理法律规范,热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侣,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 黛玉执著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她与宝玉心相通,志相同,尽管为得到专一的爱情整日以泪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内心仍蕴积着抵抗的情绪,她被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账话”的知己。 湘云虽也曾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又不及宝钗那样深,她的言词表现了她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及其对宝玉误把她当黛玉而发出内心隐情的震惊,和后来她很快向王夫人发出宝玉有可能越出礼法之外的警告,都表明她是个驯服、忠心的女婢,完全合乎封建道德法律规范的立场。 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这几个艺术形象。 (解说: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种文学现象。文学作品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特质的语言就是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认真体味人物思想感情尤其是宝黛二人的思想感情,为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作铺垫。) 3.在把握了课文中着力刻画的几个人物之后,再来看看有一个人虽未出场,...